旧版本

WORLDWIDE

STRATEGIC SOLUTIONS

新闻中心
行业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针丝万千 锦绣大运
来源:ballbet贝博在线 作者:BB贝博ballbet网页登录时间:2024-09-20 12:31:48 浏览:8

  2019年7月,成都大运会文化交流大使李宇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第30届世界大会闭幕式的舞台上,向世界演唱了一首代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歌曲《蜀绣》。

  作为中国著名刺绣流派之一,蜀绣与苏绣、湘绣、粤绣齐名,并称“中国四大名绣”,距今已有 3000多年的历史。西汉杨雄所著的《蜀都赋》中就有了关于蜀绣的记载:“丽靡螭烛,若挥锦布绣,望芒兮无幅。”

  唐宋时代,是以成都为中心的「蜀文化」的鼎盛时代,也是蜀绣蓬勃发展独成一格的时代。和西蜀绘画的兴盛相辅相成,蜀绣之名已遍及神州,文献称蜀绣技法「穷工极巧」。

  蜀绣受地理环境、风俗习惯等影响,和苏绣、粤绣、湘绣相比,更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,夸张奇绝、想像丰富、意蕴生动。

  现陈列于人民大会堂的大型蜀绣作品《秋色高原》,长7.5米,高3.4米,是孟德芝大师带领34名有着十余年刺绣经验的绣工耗时109天,日夜赶工才绣制出来的。

  孟德芝,18岁开始学习蜀绣,如今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(蜀绣)代表性传承人。2018年,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想学蜀绣,孟德芝二话没说就答应了,持续教授流程达半年。视频播出后在网络引发热传,蜀绣也因此关注度陡增。

  经过40年钻研创新,孟德芝熟练掌握了蜀绣的独特技艺和全部针法,尤其擅长代表刺绣中最高技艺的“双面异色绣”和“双面异形绣”,参加、领衔或独立绣制了数百幅蜀绣精品,所绣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大奖。

  「蜀」字最早发现于商代的甲骨文中,看起来像一只蜷缩蠕动的蚕。《说文解字》中写道:“蜀,葵中蚕也,从虫上目象蜀头形,中象其身蜎蜎。”而这,无疑明示了「蜀」与「蚕」的关系。

  古蜀地区是我国丝绸的主要原产地之一,自古就流传着嫘祖后代、古蜀王蚕丛“教民养蚕”的传说。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像头戴的花冠、身着的长襟衣服上各种繁缛的花纹,所表现的当是蜀锦和蜀绣。

  金沙遗址的发现,颠覆了我们固有的历史观。不仅解答了三星堆文明去向之谜,也将成都城市史向前推进到距今3000年左右,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群、三星堆遗址、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历程。

  成都从古蜀走来,镌刻在成都人血脉中的创造力,让成都抓住历史赋予的机遇,一次又一次实现了城市的崛起。

  公元前274年,蜀郡守李冰大手一挥,玉垒山下凿开了一条“流金淌银”的宝瓶口,徐徐展开了一幅沃野千里、水旱从人、不知饥馑、时无荒年的天府画卷,也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。

  治水文化是岷江“江源文明”的核心,古蜀文明从“江源”滥觞,通过治水在成都平原得以生生不息、物华天宝,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。余秋雨曾说,“都江堰是解读中华文明的钥匙”。

  于成都而言,都江堰何止是一个“头衔”,其本身就是天府文化的源头活水、鲜明符号、特色名片,推动着成都、四川乃至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。

  公元前141年,即西汉汉景帝末年,时任蜀郡太守的文翁深感蜀地偏远,文化落后,仍有蛮夷之风。便在成都南门修起学宫,招各县子弟入学,大兴教化,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地方官办学堂,史称“石室精舍”。

  文翁开地方官学之先河,从此,巴蜀大地承沐文翁教化,巴蜀学术文化勃然兴起,人才辈出,比肩齐鲁中原。

  弦歌不辍,薪火相传,生生不息。虽校名多次更改,但校址从未变动,这在中国及世界都极其罕见,被国际誉为具有“中国标本”意义的“千年名校”,缔造了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的奇迹。

  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,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“交子”在成都诞生。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纸币,比近代西方第一张纸币早了整整600多年。

  如今,坐落于金融城的“交子之环”,其创意灵感绝不仅停留在别致的造型层面,而更像是成都千年来金融创新精神的象征。

  天降“交子”,一个绝妙的建筑设计创意,一座连接成都古今文化的桥梁,弥补了金融城所缺失的那部分成都本土人文精神内涵。

 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绣和这座城市一样,不仅有千年传统文化入骨的东方美学,也有着拥抱时代变化的包容性。以其自身所具备的古蜀韵味、视觉美感、文化气息,更加丰富成都大运会的人文气质,打造独特的审美体验,用生动的艺术语言诉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。

  他们吸收年轻思想,舒展青春活力,不仅将蜀绣送进了更多国内年轻人的心中,更与许多知名的国际品牌积极展开合作,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到海外,用“中国故事”吸引世界的目光。

  《锦绣大运》采用时尚与传统混搭、运动与文化跨界的方式,创新表达天府文化,传扬成都大运会信息,彰显成都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国际识别度。

  从策划到拍摄,再到最终呈现,经历了1个月的细心打磨。为此,大运频道摄制组先后前往都江堰、金沙遗址博物馆、成都石室中学、交子之环、东安湖体育公园等地取景拍摄。最终,这些“成都元素”、“运动之美”如约在该片中出现,向全世界展示大美成都。